近日,在北京朝陽區(qū)工作的“北漂”姑娘王女士,因行程碼帶星,打電話咨詢老家的防疫政策。根據她的具體情況,疫情防控辦工作人員表示,只要提供48小時內核酸陰性證明就能回去。對方還詢問道:“想家了吧?多久沒回來了?想回來就回來吧。只要你所在的街道沒有封閉起來,你就可以回來?!惫ぷ魅藛T的人性化關懷,不僅讓王女士瞬間感動,還溫暖了大批網友的心。此后,王女士表示,為了響應就地過年倡議,還是決定留在北京過年了?;ハ嗬斫?,共同戰(zhàn)疫,成就了疫情中雙向奔赴的溫暖。
是走還是留?為了減少人員流動、降低疫情傳播風險,很多人在兩難選擇中放棄了與家人團聚的機會,為疫情防控盡一份責任。對這些留守外鄉(xiāng)就地過年的人來說,可能無法感受到傳統(tǒng)的過年方式,但過年的熱鬧和快樂不應改變,年味不能少。相關的政府部門、企事業(yè)單位、社區(qū)等要通過實際舉措讓外來務工人員把心安下來,真正體會到“家在遠方,情在身旁”的溫暖。從這個意義上說,能否增強就地過年人們的幸福感、獲得感是對一個城市“溫度”的最好考量。
值得欣喜的是,我們看到,有的城市奉上的“大禮包”既有美食消費、手機流量等物質補貼,也有健康服務、免費圖書館等在內的精神關愛,把外來務工人員的春節(jié)假期填得滿滿的;有的企業(yè)把對留守員工的福利,列出了一張密密麻麻的“過年清單”,從補貼紅包到過節(jié)禮包一一兌現(xiàn);有的社區(qū)主動上門溝通,緩解務工人員節(jié)日期間對家鄉(xiāng)的思念,對有困難的人員或家庭給予及時必要的幫扶……這些求真務實之策將濃濃的年味融化在彼此的守望相助之中,也讓就地過年展現(xiàn)出社會和諧、家國同心的暖心力量。
就地過年,也帶動了本地旅游市場、消費市場、文化娛樂市場的熱度。過年期間,越來越多選擇留下的新市民融入到當?shù)剡^年的新年俗中,去特色商業(yè)街購買年俗文創(chuàng)產品,與好友一起吃大餐,看一場春節(jié)檔電影,去城市周邊觀覽美景、古跡……在異鄉(xiāng)同樣能感受到濃濃的節(jié)日氛圍。異鄉(xiāng)過年,溫暖不減。
《光明日報》( 2022年01月27日 15版)
·凡注明來源為“??诰W”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诰W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yè)人員違法違規(guī)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