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省疾控專家權威解讀公眾佩戴口罩指引:
進入人員密集或環(huán)境密閉場所建議戴口罩
4月12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疫情防控組發(fā)布《預防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公眾佩戴口罩指引(2023年4月版)》。4月15日,省疾控專家對此作出解讀。
哪些情形或場景應佩戴口罩?
1.存在疫情傳播風險的情形,如公眾處于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期間或出現疑似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癥狀時;
2.處于感染風險較高的情形或場景,例如生活、工作或學習的社區(qū)、學校發(fā)生聚集性疫情時,以及前往醫(yī)療機構就診、陪診、陪護、探視時;
3.嚴防疫情輸入重點機構的情形或場景,例如外來人員進入養(yǎng)老機構、社會福利機構等脆弱人群集中場所時應佩戴口罩,養(yǎng)老機構、社會福利機構及托幼機構、學校、校外培訓機構等重點機構的醫(yī)護、餐飲、保潔、保安等公共服務人員,在工作期間應全程佩戴口罩,防范將疫情輸入相關重點機構。
哪些情形或場景建議佩戴口罩?
1.進入人流量較大或環(huán)境密閉、人員密集的區(qū)域或場所,如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進入超市、影劇院、客運場站等,一旦相關區(qū)域或場所存在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者,由于人員密集、通風不暢等原因易發(fā)生疫情傳播擴散;
2.老年人、慢性基礎疾病患者、孕婦等特殊人群感染后危害較大,前往室內公共場所時建議佩戴口罩,加強自我防護;
3.人員來源較廣、流動性較強的大型會議或活動,如果參加人員未開展核酸檢測或抗原檢測、健康監(jiān)測,一旦有疫情輸入易發(fā)生聚集性疫情,建議佩戴口罩。
哪些情形或場景可不佩戴口罩?
1.感染風險較低的情形或場景,例如在露天廣場、公園等室外場所,或人員相對固定的室內場所和會議室;
2.感染風險得到有效防范的情形或場景,例如舉辦大型會議或活動,通過對參加人員開展核酸檢測或抗原檢測、健康監(jiān)測等,能夠及時發(fā)現潛在的感染者;
3.感染風險較低且佩戴口罩可能對工作、生活和學習造成一定影響的情形或場景,例如,3歲及以下嬰幼兒、學校師生在校期間及正在運動、佩戴口罩可能導致呼吸困難的人員等。如何選擇佩戴合適類型的口罩?
專家表示,鑒于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者和疑似感染者傳播疫情風險較高,建議其佩戴N95或KN95顆粒物防護或以上級別口罩(無呼吸閥),其他人員建議佩戴一次性使用醫(yī)用口罩或醫(yī)用外科口罩,同時注意及時更換口罩。
·凡注明來源為“??诰W”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诰W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yè)人員違法違規(guī)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